以下是實驗室使用氨氣時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項:
1. 氨氣是一種有毒氣體,使用時需要戴防護口罩、手套和護目鏡等防護設備,以避免吸入或接觸到氨氣。
2. 在使用氨氣時需要確保實驗室內(nèi)有充足的通風設備,以排除氨氣及其產(chǎn)生的蒸汽,避免氣體積聚造成危險。
3. 氨氣不宜與強氧化劑混合使用。因為氨氣容易與氧化劑反應,產(chǎn)生易燃或易爆物。
4. 使用氨氣時,需要使用專門配置的氣瓶、氣管、氣密軟管和適當?shù)臍怏w控制裝置等設備,避免氣體泄漏導致危險。
5. 氨氣應存放在干燥、通風、避光的地方,防止受潮和光線照射引起分解。
6. 氨氣應貯存在單獨的氣柜內(nèi),并且應該標明警告標志,同時嚴格控制氣柜的出入口,以避免未經(jīng)授權人員接近。
7. 使用完畢后,剩余的氨氣應該及時恰當?shù)奶幚?,不能任意排放到大氣中?/p>
8. 實驗室內(nèi)應定期進行安全檢查和維護,確保氣體管道和裝置的正常運行以及氣體安全的使用。
氨;氨氣;液氨;ammonia
國標編號 23003 CAS號 7664-41-7 分子式 NH3 分子量 17.03 無色有刺激性惡臭的氣體;蒸汽壓 506.62kPa(4.7℃);熔點 -77.7℃;沸點-33.5℃;溶解性:易溶于水、乙醇、乙醚;密度:相對密度(水=1)0.82(-79℃);相對密度(空氣=1)0.6;穩(wěn)定性:穩(wěn)定;危險標記 6(有毒氣體);主要用途:用作致冷劑及制取銨鹽和氮肥
2.對環(huán)境的影響: 一、健康危害
侵入途徑:吸入。 健康危害:低濃度氨對粘膜有刺激作用,高濃度可造成組織溶解壞死。 急性中毒:輕度者出現(xiàn)流淚、咽痛、聲音嘶啞、咳嗽、咯痰等;眼結(jié)膜、鼻粘膜、咽部充血、水腫;胸部X線征象符合支氣管炎或支氣管周圍炎。中度中毒上述癥狀加劇,出現(xiàn)呼吸困難、紫紺;胸部X線征象符合肺炎或間質(zhì)性肺炎。嚴重者可發(fā)生中毒性肺水腫,或有呼吸窘迫綜合征,患者劇烈咳嗽、咯大量粉紅色泡沫痰、呼吸窘迫、譫妄、昏迷、休克等??砂l(fā)生喉頭水腫或支氣管粘膜壞死脫落窒息。高濃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。液氨或高濃度氨可致眼灼傷;液氨可致皮膚灼傷。
二、毒理學資料及環(huán)境行為
毒性:屬低毒類。 急性毒性:LD50350mg/kg(大鼠經(jīng)口);LC501390mg/m3,4小時,(大鼠吸入)。 刺激性:家兔經(jīng)眼:100ppm,重度刺激。 亞急性慢性毒性:大鼠,20mg/m3,24小時/天,84天,或5~6小時/天,7個月,出現(xiàn)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功能紊亂,血膽堿酯酶活性抑制等。 致突變性:微生物致突變性:大腸桿菌1500ppm(3小時)。細胞遺傳學分析:大鼠吸入19800μg/m3,16周。
污染來源:在石油精煉、氮肥工業(yè)、合成纖維、鞣皮、人造冰、油漆、塑料、樹脂、染料、醫(yī)藥以及制造氰化物和有機腈的生產(chǎn)中都有氨的使用和排放,氨系用氫和氮在觸媒作用下合成,為制取各種含氨產(chǎn)品的主要原料。
危險特性:與空氣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。遇明火、高熱能引起燃燒爆炸。與氟、氯等接觸會發(fā)生劇烈的化學反應。若遇高熱,容器內(nèi)壓增大,有開裂和爆炸的危險。 燃燒(分解)產(chǎn)物:氧化氮、氨。
3.現(xiàn)場應急監(jiān)測方法: ①便攜式氣體檢測儀器:氨氣敏電極檢測儀;②常用快速化學分析方法:溴酚藍檢測管法、百里酚藍黃綠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;蒸汽壓 506.62kPa(10.3℃);熔點-101℃;沸點-34.5℃;溶解性:易溶于水、堿液;密度:相對密度(水=1)1.47;相對密度(空氣=1)2.48;穩(wěn)定性:穩(wěn)定;危險標記 6(有毒氣體);主要用途 用于漂白,制造氯化合物、鹽酸、聚氯乙烯等
2.對環(huán)境的影響: 一、健康危害
侵入途徑:吸入。 健康危害:對眼、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。 急性中毒:輕度者有流淚、咳嗽、咳少量痰、胸悶,出現(xiàn)氣管炎的表現(xiàn);中度中毒發(fā)生支氣管肺炎或間質(zhì)性肺水腫,病人除有上述癥狀的加重外,出現(xiàn)呼吸困難、輕度紫紺等;重者發(fā)生肺水腫、昏迷和休克,可出現(xiàn)氣胸、縱隔氣腫等并發(fā)癥。吸入極高濃度的氯氣,可引起迷走神經(jīng)反射性心跳驟?;蚝眍^痙攣而發(fā)生“電擊樣”死亡。皮膚接觸液氯或高濃度氯,在暴露部位可有灼傷或急性皮炎。 慢性影響:長期低濃度接觸,可引起慢性支氣管炎、支氣管哮喘等;可引起職業(yè)性痤瘡及牙齒酸蝕癥。
二、毒理學資料及環(huán)境行為
毒性:屬高毒類。是一種強烈的刺激性氣體。 急性毒性:LC50850mg/m3,1小時(大鼠吸入) 亞急性和慢性毒性:家兔吸入2~5mg/m3,5小時/天,1~9個月,出現(xiàn)消瘦、上呼吸道炎、肺炎、胸膜炎及肺氣腫等。大鼠吸入41~97mg/m3,2小時/天,3~4周,引起嚴重但非致死性的肺氣腫與氣管病變。
致突變性:細胞遺傳學分析:人淋巴細胞20ppm。精子形態(tài)學分析:小鼠經(jīng)口20mg/kg(5天),連續(xù)。
污染來源:氯多用食鹽電解而得,主要用于冶金、造紙、紡織、染料、制藥、農(nóng)藥、橡膠、塑料及其它化工生產(chǎn)的氯化工序,并用于制造漂白粉、光氣、顏料,用以鞣皮以及飲用水的消毒等。在氯的制造或使用過程中,若設備管道密閉不嚴或當檢修時均可接觸到氯。液氯灌注、運輸和貯存時,若鋼瓶口密封不良或有故障,可有大量氯氣逸散。生產(chǎn)管理不良,也可造成大氣污染。
危險特性:本品不會燃燒,但可助燃。一般可燃物大都能在氯氣中燃燒,一般易燃氣體或蒸氣也都能與氯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。氯氣能與許多化學品如乙炔、松節(jié)油、乙醚、氨、燃料氣、烴類、氫氣、金屬粉末等猛烈反應發(fā)生爆炸或生成爆炸性物質(zhì)。它幾乎對金屬和非金屬都有腐蝕作用。 燃燒(分解)產(chǎn)物:氯化氫。
3.現(xiàn)場應急監(jiān)測方法: ①便攜式氣體檢測儀器:定電位電解式②常用快速化學分析方法:螢光黃檢測管法、聯(lián)苯胺指示紙法《突發(fā)性環(huán)境污染事故應急監(jiān)測與處理處置技術》萬本太主編?
4.實驗室監(jiān)測方法: 甲基橙分光光度法(HJ/T30-1999,固定污染源排氣)
5.環(huán)境標準: 中國(TJ36-79) 車間空氣中有害物質(zhì)的最高容許濃度 1mg/m3 中國(TJ36-79) 居住區(qū)大氣中有害物質(zhì)的最高容許濃度 0.10mg/m3(一次值) 0.03mg/m3(日均值) 中國(GB16297-1996) 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 ①最高允許排放濃度(mg/m3): 65(表2);8(表1) ②最高允許排放速率(kg/h): 二級0.52~15(表2);0.60~18(表1) 三級0.78~23(表2);0.90~28(表1)③無組織排放監(jiān)控濃度限值(mg/m3): 0.40(表2);0.50(表1)
6.應急處理處置方法:
一、泄漏應急處理
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(qū)人員至上風處,并立即進行隔離,小泄漏時隔離150米,大泄漏時隔離450米,嚴格限制出入。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,穿防毒服。盡可能切斷泄漏源。合理通風,加速擴散。噴霧狀水稀釋、溶解。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產(chǎn)生的大量廢水。如有可能,用管道將泄漏物導至還原劑(酸式硫酸鈉或酸式碳酸鈉)溶液。也可以將漏氣鋼瓶浸入石灰乳液中。漏氣容器要妥善處理,修復、檢驗后再用。 廢棄物處置方法:建議把廢氣通入過量的還原性溶液中(亞硫酸氫鹽、亞鐵鹽、硫代亞硫酸鈉溶液),中和后用水沖支下水道。廢水中的氯氣和氯化鋁電解中氯氣回收。
二、防護措施
呼吸系統(tǒng)防護:空氣中濃度超標時,建議佩戴空氣呼吸器或氧氣呼吸器。緊急事態(tài)搶救或撤離時,必須佩戴氧氣呼吸器。 眼睛防護:呼吸系統(tǒng)防護中已作防護。 身體防護:穿帶面罩式膠布防毒衣。 手防護:戴橡膠手套。 其它:工作現(xiàn)場禁止吸煙、進食和飲水。工作畢,淋浴更衣。保持良好的衛(wèi)生習慣。進入罐、限制性空間或其它高濃度區(qū)作業(yè),須有人監(jiān)護。三、急救措施
皮膚接觸:立即脫去被污染的衣著,用大量清水沖洗。就醫(yī)。 眼睛接觸:提起眼瞼,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。 吸入:迅速脫離現(xiàn)場至空氣新鮮處。呼吸心跳停止時,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術。就醫(yī)。
滅火方法:本品不燃。消防人員必須佩戴過濾式防毒面具(全面罩)或隔離式呼吸器、穿全身防火防毒服,在上風處滅火。切斷氣源。噴水冷卻容器,可能的話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。滅火劑:霧狀水、泡沫、干粉。